往昔,佛陀于舍卫国之际,有一位年届八十的婆罗门,其虽坐拥万贯家财,却生性顽固愚昧,悭吝贪婪,不愿布施,极难教化。此人既不明道德准则,亦不懂无常之理,每日皆忙于操持家计,且热衷于构建舒适的屋宇。其房屋一间接着一间地兴建,除却前厅、后堂、凉台、温室,连同厅堂两侧的厢房等多达十余间。当下,仍在加紧赶工后方的厅堂。
一日,佛陀察知这位老婆罗门寿数将尽,而他对此浑然不知,依旧疲于奔命地建造房舍,以致自身精疲力竭,着实令人怜悯。佛陀慈悲为怀,欲度化这位老婆罗门,遂携阿难尊者前往婆罗门家,慰问道:“你每日亲自监工建造房舍,实乃辛苦!你家的厅堂已然众多,缘何还要建房?”婆罗门答曰:“这些房间皆各有用途,前厅用以接待宾客,后堂供我们自住,东西两侧的厢房可供我的子女、财物及仆人安置。夏日酷热时,可至凉台纳凉;冬日严寒时,则入温室保暖。”
佛陀又言:“我有一偈,于你生命有益,欲赠予你,不知你是否有暇与我坐下相谈?”婆罗门回应:“世尊,甚是抱歉!我现今急着盖新屋,着实无暇听法,待日后有缘再向您请教!至于您说要送我的偈,还请您直讲。”
于是,佛陀道出如下偈语:
有子有财,愚惟汲汲;
我且非我,何忧子财?
暑当止此,寒当止此,
愚多预虑,莫知来变;
愚蒙愚极,自谓我智;
愚而胜智,是谓极愚。
婆罗门无心听偈,便道:“世尊,您所讲此理甚妙!奈何我此刻着实忙碌,待日后再谈吧!”世尊见无缘度化,遂离去。婆罗门又继续去监工建房,正当他指导如何上屋梁时,竟被掉落的梁木击中头部,当场殒命。婆罗门全家哀号啼哭,惊动了周边邻里。
此事发生之时,佛陀尚未走远,路上数十位梵志遇见佛陀,上前问道:“请问您从何处而来?”佛陀答曰:“我刚从那位往生的老婆罗门家离开,我曾多次为其说法,可惜他心中只顾建房,不信佛语,不知无常之理。结果,今日仍未能避开无常生死的降临。”佛陀借此机缘向梵志们阐述偈子中的真谛,梵志们闻法心生欢喜,当即证得道迹。
世尊进而为梵志们开示:
“愚暗昏昧之人亲近智者,如同以水瓢尝味,若不能亲身体悟,就似水瓢于美味的羹汤中浸泡许久,依旧无法知晓羹汤的滋味。
开朗明达之人亲近智者,如同以舌尝味,即便只是短暂片刻,亦能够即刻知晓食物的味道。
愚人的所作所为,多为自身招致祸患。只知一意孤行作恶,定然会引来重大的灾殃。
对于不善的恶行所引发的祸端,事发后再追悔莫及,也唯有痛哭流涕。应当如实了知,所有的果报皆为自己往昔的业习所感召!”
梵志们听完佛陀的开示,更加笃定坚信,向佛顶礼,欣然奉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