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生传之民囯袁保治往生纪实
发布时间:2024-08-29 14:19:37
阅读:173
本文字数:1751
将本文发送到邮箱

袁保治。北京袁尧年居士的儿子。父亲是法律专家,熟悉中国经史,擅长地方语言,同时研究佛学,并且至诚深信亲身实践。母亲张氏,出自名门家族,生性贤淑,通达诗书、熟习礼义,以严谨的仪范及良好的德行而被人赞叹。袁保治于1923年七月初六日出生于北京的家中。出生才十二个月,即聪明智慧超过一般小孩,能叫唤“父亲”。每当父亲出远门,往往寻找父亲而旋绕于床榻之间,并且哭叫不停。不久之后,因父母亲外出作官而跟随到滨江(今哈尔滨),言语举动更是异于一般孩子。

三岁时,母亲教导他认字,教过一次即能记忆。累积至数百字之多,屡次试问他,没有一次错误。每次遇有“父母”二字,看过之后必定放置其他字上面。家人觉得奇怪而问他,则说:“父母应当尊敬。”每次吃糕饼,上面印有“张正裕记”四字,独留“张”字不肯食用。家人命令他吃完,则说:“母亲的姓氏不宜食也!”其孝性天然,竟然如是不可思议。

其父信奉佛法,告诉他念佛能往生极乐世界,以及阿弥陀佛国土是如何的庄严,并开示他众生修持念佛的方法。竟能默默契合接受,于是信受奉行独专净土法门,顶礼念佛而不中断。持诵观音灵感真言、西方三圣圣号及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,持念的声音清清楚楚,声音与容貌至诚恳切,朝暮都没有间断。终日持念珠念佛,虽然睡觉也不释手。平常,父母亲如果饭后未能立即前往佛堂,必牵着父母的衣服坚持请求说:“快去念佛!”

父亲告诉他不应杀生,畜生也皆害怕死亡,杀害他们是不仁慈的。因此每次吃饭必问,这是不是杀生的食物。告诉他是素食,才高兴地就食。即使见到微小的众生如虫蚁之类,也不忍心践踏。每次遇有残障老人或乞丐,必喜欢家人有所施舍。而且喜欢观看佛像。1926年夏天,家人带领袁保治游历极乐寺,到处观看佛像,袁保治好像有所感受。当时僧众正在讽诵经典,袁保治很欢喜地倾听,流连不肯离去,听了很久。

后来,他的幼弟去世,有人问弟弟往何处去?袁保治以“往极乐国”回答之,接着又说:“保治也愿意去。”于是被祖父斥责。他便说:“不久即去了!”岂知他好像事先预知一样,果然于六月二十六日晚上,突然感染呕吐疾病,始终不说话,仅是连连呼叫“走了!走了”而已,家人围绕在他的旁边念佛,袁保治童子也合掌狂呼说:“大声念佛,要多多念佛。”隔日气息微弱,精神气色稍有不同,家人请佛像放置在他面前,于是脸带微笑侧身向佛而卧。告诉他要念佛,回答的声音很微细。午后四时,安详而往生,头顶一直到晚上还温热,众人皆闻异香充满室中,当时年纪才四岁而已。从此之后袁尧年信奉佛法更加坚定,专修净土法门。

净土圣贤录原文

袁保治童子,燕京袁尧年居士之子也。其父爲法律专家,娴经史,擅方言,兼研佛学,且笃信力行。母张氏,亦出自名门,性贤淑,通诗书,习礼义,以壼范懿行称。保治生于民国十二年,七月初六日,燕京寓中。诞甫数月,卽颖慧逾常儿,能作呼父语。每父远出,辄寻绕座榻间,哭呼不置。旋随父母宦游滨江,言语举动益奇异。三岁时,母敎之识字,一过则能记忆。积至数百之多,屡试之不一或讹。惟每遇父母二字,读后必置诸他字上。怪而问之,则曰,父母应尊敬。每食糕餠,上印有张正裕记四字者,独留张字不食,使之尽食,则曰,母姓不宜食也。其孝性天然,有如是者。其父信佛,谕以念佛能生极乐世界,及佛国若何庄严,并示以衆生修持之法。竟默然契感,崇奉独专,顶礼念佛不辍。诵观音呪,三圣号,及释迦名号,其声朗然,音容诚恳,昕夕无闲。终日持念佛珠,虽睡眠亦不释手。父母倘饭后未能卽往佛堂,必牵衣坚请曰,快去念佛。谕以不应杀生,畜生亦皆畏死,戕之不仁。由是每食必问,此杀生否。吿以素品,方乐然就食。虽见微生虫蚁,亦不忍践蹋。每遇残老乞丐,必喜家人有所施。且喜观佛像,丙寅夏,携之游极乐寺,徧观佛像,若有所感。时僧衆讽经,更欢喜倾听,流连不肯去者久之。幼弟殇,人问往何处,答以往极乐国。继又曰,保治亦愿去。乃祖斥之。彼更曰,不久卽去矣。讵知其宛然预知,果于六月二十六日晚,偶染呕吐证,始终不言,仅连呼走了走了而已。家人围其侧念佛,童子亦合掌狂呼曰,大声念佛,要多多念佛。翌日气息微弱,神色稍异,请佛像置其前,但微笑侧身向佛卧。吿以念佛,答声低细。午后四时,安然长逝,顶部至夜犹温,衆闻异香满室,时年甫四龄耳。嗣后尧年信佛益笃,专修净土法门。(近代往生传)

免费订阅本文至邮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