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炳桢。字克诚,四川广汉县人,晚年自号净如居士。年幼聪敏,为人朴实正直。年十二岁,看完儒家六经。年二十岁为廪生(有俸给的生员),屡次参加乡试不中,于是放弃科举而学习易经,以自我修身养性。
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前往京师,当时国家刚刚建立高等学堂(乡间、地方学堂和高等学堂)以求取人才。张炳桢以四十岁的年纪,前往就学数年,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。后来,前往蒙古参与国家机密要事,又担任山西大同县执法处长,每日审理刑责判决。有一天,忽然念及此事不是他所应追求的,于是辞去官职。
有一次,偶然阅读《楞严经》才深生感悟。不久返回京师,居住于广济寺半年,不去攀缘显要名流,只有专心研究《楞严经》。室内只安放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碗,寂静安然地过日子。当时清一老人,正好居住寺中,彼此非常的敬爱珍重。广济寺因年久失修、凋零荒芜,寺中的佛像金漆,皆已剥落侵蚀。张炳桢于是随缘劝募有缘之人,方便修理整治。常自己说平时用功尚未专精纯熟,想以兼修福业为助缘。
1914年,与志同道合的僧人及居士,共同设立念佛会。从此之后,凡是莲社办讲座,必定倾心邀请各方的大德来演讲,使讲座能够圆满成功。经过一年多,清一老人往生,才移居鹫峰寺。其寺已经老旧朽败,张炳桢又一意整修复原,困难重重地整治建造。所得的教学薪资,也全部布施捐舍。如此念佛修福,福慧并进,精心至诚老实修行,历经数年而不改变。
曾经告诉志同道合的莲友曾毅斋、孙道修说:“我们提倡佛学。但劝导人向平实处学习,莫劝人向玄妙新奇处学习。”
将要往生的前十日,和孙、曾二人相见晤谈良久。并且说:“近日的事务,多违逆之缘,惟念佛之功夫突飞猛进。”1921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未时(下午一至三时),端坐往生于鹫峰寺。当天晚上,曾毅斋梦见张炳桢乘空向西方而行,好像驾着飞机一般,一同乘坐的有十余人,皆安然自在。二十八日晚上才入殓,头顶还是温热的。时年五十八岁。
净土圣贤录原文
张炳桢,字克诚,四川广汉人,晚年自号净如居士。幼敏而质直。年十二,毕六经。弱冠,食饩,屡应乡试不售,乃退而学易,以自消息。淸光绪三十四年,至京师,国家始开殖边高等学堂以求才。炳桢以四十之年,就学数载,以最优等毕业。民国初,赴蒙古,参机密,复任大同执法处长,日理刑决。忽念此事非所应爲,遂弃官。偶读楞严,乃深生感悟。寻返京师,居广济寺半载,不谒显要,唯究楞严。一几一盂,萧然自得。时淸一老人,适止寺中,深相爱重。其寺,岁久彫芜,金像剥蚀,随化有绿,权宜修葺。每谓平时用功尙未精纯,欲以福业为助。民国三年,与同志沙门居士,立念佛会。是后,凡莲社讲席,并倾心挹德,赞助成功。岁余,淸老弃世,乃移居鹫峯寺。寺已故朽,又一意修复,曲折经营,所得束脩,幷尽施舍。念佛修福,双轮并运,精诚笃励,数年无改。尝语其同行友,曾毅斋,孙道修,云,吾辈提倡佛学,但劝人向平实处学,莫劝人向玄妙新奇处学。将西逝之前十日,与孙曾二君,晤谈良久。且云,近日事多违缘,惟念佛之功猛进。于民国十年,腊月二十七日未刻,坐化于寺。是夕,毅斋梦其御空西行,若驶飞机者。同乘十余人,皆安隐自在。二十八夜方殓,顶门犹温。时年五十八。(《近代往生传》)
往生传之民国张炳桢往生纪实
发布时间:2024-06-14 13:45:01
阅读:223
本文字数:1293
将本文发送到邮箱
▣ 相关推荐